最近看到很多人来论坛发的第一个帖子都是“5万左右买什么车好”“10万左右求推荐”“预算15万落地,该买什么车”。
关于购车的问题其实我也在纠结,总结起来就是:预算有限,想买一辆外形看着顺眼,空间大一点、省油、动力好、配置足够用,后期维修保养便宜。

我想很多人购车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,我只能说一句“你真的和我一样,想多了”
那么首先,我们还是先了解下关于我们日常用车常见的分级吧:
1、轿车
pc28开奖网站
不论三厢/两厢/轿跑/超跑,还是两门/三门/四门,又或许是两座/四座/五座等等都称之为轿车。
特点嘛,地盘较低,风阻也较低,也是人们认知中最早的大众用车(呃。。。不是那个VW圈,你懂的),在国人眼中,选择轿车就要选择三厢的,似乎带个“屁股”才能够彰显车型的高档。
2、SUV
2014点开始发力的车型,在整个汽车市场较为低迷的2014/2015年,整体销售量有所下滑,但是SUV的销量却是“火箭”般的上升,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,这里就不深入阐述了。
选择之前你得了解啥叫SUV,所谓SUV(Sport Utility Vehicle)即运动多功能车,很多人买SUV就是因为其较好的通过性,适合更多的路况下使用,但你需要明白一点,SUV并不等于“越野车”(二者区别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解答)。
3、MPV
过去MPV在我们眼中更多的用于商务用途,似乎家里买一台MPV在别人眼中就成了……

那么什么叫做MPV呢?它其实是多用途汽车(multi-Purpose Vehicles),概念车型最早由克莱斯勒创造。30多年前,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车型概念——“minivans”,意为厢式旅行车,实际上就是“轿车加卡车”、“舒适加承载”的设计理念,随后国际市场将此类车型发扬光大并统称为“MPV”。
那么MPV与面包车有什么区别呢?我想这是很多人的疑问,很简单的一个问题,MPV属于两厢车,也就是它有发动机舱,发动机与乘客是分开的;而面包车不存在发动机舱,发动机与乘客同处一室,之前老郭相声中常说的“一厢的夏利”,虽然这个没见过,但是面包车就是所谓的“一厢车”。
因为放开了二孩儿,所以现在很多家庭在考虑7座车,于是MPV开始走入大众视野。
虽然车型分类较多,但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就是这三类,以后的文章中会有详细的车型分类及介绍。
也许很多朋友会问,为什么没有提到“皮卡”,其实我个人十分喜欢皮卡,所以说很多人会选择买进口皮卡,比如F-150/坦途等,因为他们是按照货车来收税,所以相对来说价格便宜;拿坦途与红杉来举例吧,两者从从外观、内饰到发动机、变速箱,所有配置都一样(因为是同平台),但因为关税差异(坦途关税25%到30%,红杉超过100%),红杉在国内要卖100多万,而坦途只卖60多万,而且随着进口量的增加,售价也进一步拉低,一辆低配的坦途仅售40万元左右。
介绍完了车型,下面进入正题吧,究竟如何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车呢?
1、预算
搞清楚自己的预算有多少,这里所指的预算并不是指你能买得起多少钱的二手车,而是说购车款+后期养车费用,下面举例说明吧。

(宝马3系 2015款 320Li 时尚型)

(别克君越2013款 3.0L SIDI V6智享旗舰型)
二者售价相当,裸车价格去掉优惠在30万左右,那么我们看看后续费用吧
3系:小保1005,大保周期较长,合计6万公里保养费用10188;
君越:小保514,合计6万公里8970;
保养差距并不是太大,油品需求一样,油耗君越稍高,重点来了,维修……
我们知道,2015年的保险改革,对于保费进行了从新定义,新系统会根据不同车型和其零整比系数核算出不同的保费价格,执行“一车一价”政策。所以,以后购买车险是贵还是便宜,除了常规的影响因素之外,还要取决与你开的是什么车。
简而言之,豪华品牌的保费会更高,如果出险第二年相应的涨幅也会更多。
综合来看,同样跑6万公里车价相近的君越要比宝马3系用车成本低不少……虽然这里是拿新车举例,但是二手车道理相同。
这也就是“买得起,养不起”,花17万买辆5年左右的3系,但后续的养车成本是个很大的问题,所以劝那些想分期购买这些老龄豪华车的朋友,看看自己每个月能够拿出多少钱来养它,不然还是像我一样放弃“豪车梦”吧。
2、空间
多大的空间才够用呢?实际体验一把最好的,看看本田的缤智,定义是小型SUV,但是空间达到了紧凑级的水平,所以说不要停留在参数上,还是实际体验一下更好……
如果这辆车只是自己开,偶尔会出现坐满的情况,那就没必要非得为了那偶尔的几次选个中级车,长宽高都增加了,那么整体车重就增加了,更高的车重带来的就是高油耗/操控不灵活/进出一些狭窄空间更易发生刮蹭等等。
所以原则上空间够用就好,太大了浪费,那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。
3、动力
很多人买车会担心动力够不够用,在厂家铺天盖地的“忽悠”下,很多人会走入一种误区,那就是涡轮比自吸先进,涡轮比自吸动力强,买车一看是自吸,直接定义就是动力太弱。其实这里不想大篇幅的讲涡轮与自吸孰优孰劣,只是说动力够用就好;比如说你买这台车只是城市上下班代步用,那么1.5的自然吸气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,0~80的速度区间内,提速快,维护简单方便省钱,还省油;如果非要赶时髦或者要求所谓的高动力,选择涡轮,后期的使用保养成本/油耗等等还是会大幅上升的。
4、配置
关于配置不想多说,之前有很多大神讲过类似的,不要贪多,很多电子化配置也许从你买车到卖车一次都没用过(比如启停系统,反正我开一台带有启停系统的车,上车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它关了,普通二三十万的车此系统都不够聪明,况且按我天朝的路况,走走停停路太多,熄火后再次启机的震动。)。
国人买车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,那就是这个配置用不到无所谓,但是一定要有,因为在“别人”看来自己的车更加高档,说白了一句话就是“面子工程”,但这些无用配置会在你的购车成本里体现出来,为了所谓的别人的目光,自己省吃俭用的掏了腰包,这也就是变相的浪费。所以说车上的配置也是够用就好。
以上所说的这些对于那些不差钱的土豪请忽略,对于一般的人,可以遵循几个原则:
1.如果是家里唯一车,那么在结合自己喜好的基础上尽量贴合家用,必要时向家用妥协;比如你喜欢轿跑(BRZ/86之类的)或者是两厢小钢炮,但是你刚结婚或是三口之家,这时候可以选择一辆紧凑级轿车或者紧凑级SUV,尽量选择哪种保养便宜/市场保有量大/小毛病少的车型,毕竟这个阶段用钱的地方很多,所以养车成本能省则省;
2.如果这不是家里的唯一车,那么可以根据用途或者喜好选择,尽量选择与第一辆车不同的;比如家里有一辆车,但是夫妻两人上班不同路或者不同时间,都需要用车,那么可以根据第二辆车主要谁用来进行选择;
总结一下吧,其实不管你是选新车,还是选择一台二手车,很简单的方法:
1.看看自己有多少购车预算,然后对于车型或者空间有什么需求,对于动力/配置方面有什么需求,喜欢手动/还是自动,想买合资车还是自主品牌;
2.当这些确定了之后基本就能够筛选出来几辆备选车了,接下来可以对比一下后期的养车成本,同等价位下的配置差异,在做进一步的筛选;
3.最后实在有几个备选车型是难以抉择的时候,那么可以专门拿出一天时间(最好备选车型在一天内试驾完,因为感受这东西当天比较准确性更高一点)来集中去4s店试驾一下,从驾驶感受上面再做一下对比,然后得出想要的车型;
4.如果最后2~3个备选车型都很不错,配置/空间/养车费用等等都很接近,那么就从品牌、外形方面入手,最终可以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。
其实,世界上没有一辆完美的车,所谓的“好车”就是适合自己的车,就像我现在开一辆09款的比亚迪F3,你说它是一辆好车吗?对于你来说可能不是,品牌溢价低/外形模仿花冠/内饰都是硬塑料简单粗暴/配置低得可怜,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它省油/空间够用/保养维修便宜/能够遮风挡雨,这就足够了,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台好车。